“愛”來“艾”去共建“溫馨家園” 隨縣均川20年無新增“艾滋病寶寶” 11月30日從隨縣均川鎮“溫馨家園”獲悉,從發現第一例艾滋病病例開始,全鎮連續20年無母嬰傳播病例報告。 2001年4月,隨縣均川鎮農村發現了我市第一例艾滋病患者,接著一例,又一例……該鎮艾滋病防治形勢非常嚴峻。均川鎮衛生院走在了“防艾”最前沿,于2002年4月建立了全國第一個鎮級“溫馨家園”,負責全鎮艾滋病患者的藥物治療、心理疏導和生產生活的引導等。為了激發艾滋病患者的生活斗志,“溫馨家園”負責人夏治華還創辦了全國第一個“艾滋病互助小組”,患者們相互疏導、幫助。這一防治工作模式被世衛組織稱為“中國模式”。 也是這一年,均川供電所17名共產黨員成立志愿服務隊,將散居于135個供電臺區的194個艾滋病患者家庭,劃定為“黨員特別責任區”,保證讓每一個艾滋病患者家庭享受到“零距離、不打烊”的關懷和服務。 20年來,無論這些患者走到哪里,“溫馨家園”始終與他們保持著熱線聯系,宣傳政策知識,開展心理輔導,幫助他們重樹生活信心,為他們建起檔案,時刻關注和守護著他們的健康。 20年來,17名共產黨員組成的志愿服務隊已發展成為一支有100多人的“愛心紅絲帶”志愿者隊伍,日復一日地為艾滋病患者搭建起愛的家園,為100多個家庭提供資助達240多萬元。 20年來,我市形成了政府主導、部門配合、全社會參與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格局,全面落實國家“防艾”政策,讓艾滋病患者得到治療和救助,共同建起艾滋病患者的“溫馨家園”。 “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幫扶下,我們生活不愁、看病無憂,還有各種增收致富的渠道,艾滋病不再是我們生活的障礙!卑滩』颊呓獝蹏ɑ┱f。在各方的幫助下,他承包了魚塘,一年收益近3萬元。 均川鎮“溫馨家園”有關負責人魏振華介紹,通過多方努力,均川鎮艾滋病患者、感染者數量逐年下降,患者的壽命延長了15至20年,年齡最長者達80多歲。 如今,均川鎮誰都知道艾滋病傳染的三條途徑:血液、母嬰、性傳播。經過有效宣傳和防治,該鎮新生嬰兒中已連續20年無“艾滋病寶寶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