芝麻開花節節高 ——隨州這五年之人民生活篇 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!绷暯娇倳涍@一充滿深情、質樸真誠的話語,昭示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追求。 隨州市第四次黨代會以來,我市始終堅持人民至上,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奮斗目標,下大力氣保障和改善民生,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,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。 數據顯示,五年來,我市不斷完善交通、教育、衛生等公共服務體系,健全養老、醫保等社會保障體系,把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——每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9.16輛,行政村客運班車通車率100%;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1.9%,醫療保險參保率99.5%,基本社會保險參保率指數達到100%…… 辦好實事,聚焦民生解難題 悠悠萬事,民生為本。五年來,我市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,每年集中力量辦好一批重點民生實事,全力破解就業、醫療、教育等民生難題,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:幸福生活,就在身邊。 就業是民生之本、財富之源、社會穩定之基。市四次黨代會以來,市委、市政府將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,出臺了系列鼓勵就業創業政策,建立了多層面、多維度“穩就業”政策支持體系,通過“線上線下”各類專場招聘會,開展跨省勞務協作等系列舉措,城鎮新增就業每年都保持在2萬人以上,目前累計已超過10.19萬人。同時累計發放小額創業擔保貸款超4.6億元,落實各類創業補貼8000多萬元,形成了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的良好態勢。 破解看病難,守護大健康。五年來,我市衛生資源總量明顯增加,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從4.59張增加到6.54張,每千人口執業(助理)醫師數從1.81人增加到2.34人。隨州市傳染病醫院、市中醫醫院新院、市中西醫結合肺科醫院等重點項目正在推進,公共衛生體系補短板建設取得重大進展。 百年大計,教育為本。五年來,我市著力優化城區學校布局,持續加大教育基建投入,改造擴建提升原有學校,推進新校區建設,擴大優質教育資源,有效緩解城區入學難問題。同時建立了從學前教育到小學、初中到高中、中職,到大學的資助體系,學生資助工作實現“全覆蓋”,確保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。 萬達廣場、吾悅廣場等城市綜合體的相繼入駐,城區居民購物愈加便利;以鐵路為骨架,以公路為主干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基本形成,融入武漢“半小時經濟圈”;274個老舊小區“舊貌換新顏”,4萬余戶、10萬多受益居民喜笑顏開;中心城區新增公共機動車泊位7500余個,城市交通承載能力不斷提升…… 精彩的五年,神韻隨州綻放光彩。 兜牢底線,織密民生保障網 我市始終把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作為促進共同富裕、創造幸福生活的關鍵支撐,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,努力實現“弱有所扶、難有所幫、困有所助、應助盡助”。 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,是關系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。五年來,我市持續推動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,基本形成公辦、民辦養老機構資源互補、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;在城區探索建立了居家養老智慧平臺,已經為老年人提供居家服務2.1萬余次;在城鄉社區建設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05家,農村日間照料中心434家。全市以居家為基礎、社區為依托、機構為補充、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建立。 讓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強。2020年底全市保障低保、特困、孤兒、事實無人撫養兒童6.12萬人,5年累計發放救助資金14.25億元,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。五年來全市累計實施臨時救助10.2萬人次、支出資金8493萬元,累計為困難群眾發放物價補貼、電費補貼1.1億元。 醫療保障,是減輕群眾就醫負擔、增進民生福祉、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制度安排。五年來,我市整合城鄉居民醫保,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面建立,并在全省率先實現居民醫保市級統籌。推出全省第一家普惠商業健康保險“惠隨!,逐步形成了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,醫療救助為托底,補充醫療保險、商業健康保險共同發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。 五年來,我市深入實施“全民參!庇媱,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02.17萬人,參保率達到98%以上,醫保扶貧政策惠及貧困人口就醫36萬人次,減輕醫療費用負擔超8億元。 勠力同心,脫貧致富奔小康 今年2月25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,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,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! “十三五”時期,我市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,把扶貧開發作為重大政治問題、發展問題和民生問題,將脫貧攻堅作為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務,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強力推進。截至2020年底,我市18.5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,脫貧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至萬元以上,12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,村集體經濟均達到5萬元以上。 脫貧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升,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2519元增長到2020年的10569元,“兩不愁三保障”全面實現,脫貧群眾吃穿不愁,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問題實現動態清零,“看病難、看病貴”問題有效緩解,解決了3.8萬多戶脫貧戶住房安全問題和4萬多貧困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。3.2萬脫貧群眾和1.25萬脫貧人口基本實現應保盡保、應養盡養。 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也得到根本改變。脫貧攻堅以來,全市完成通灣公路建設1327公里,完成農村公路提檔升級907公里。投入1.3億元用于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,全市所有村級衛生室均達到“一房三室”,村級文化活動中心、圖書室實現全覆蓋。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,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。打贏脫貧攻堅戰后,我市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的總體穩定,強化防返貧監測幫扶,按照“缺什么、補什么”原則,因戶因人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,確保不返貧不致貧,進一步強化產業就業帶動,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,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。 民生事,幸福家,品質城。站在“十四五”的新起點上,我市將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,把民之所盼作為政之所向,把民之所需作為政之所為,用民生溫度繪就幸福底色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