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月荊楚楷模:90后女孩帶著癡呆養母上學——孫玉晴 孫玉晴,女,1991年9月生,共產黨員,長安區脫貧攻堅大學生勵志宣講團成員,第十二屆“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”和2016年“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”,現就讀于西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。 在呵護下成長 出生后不久,孫玉晴就被親生父母遺棄。命運讓她一出生就沒有了父母,成為了養父母的女兒。那時養父母已是65歲和51歲高齡。養父是小學教師,總是從每月不多的工資里幾塊、十幾塊的省下來。養母賣鍋盔、賣冰棒、做飯賣給學生吃、養過豬、撿過廢品,而養父則賣廢品給她買餅子、糖果,鉛筆、作業等。那時候孫玉晴年紀雖小,但懂事的她早已經習慣了跟養母一起拾廢品,割豬草和養父一起出去賣廢品等等能做的家務。知道養父母不容易,從小學到初中,孫玉晴放學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好袋子跟養母一起去撿拾廢品,無論酷暑還是寒冬,無論刮風還是下雨,她都和養母一起。為養父母做飯,洗腳,洗衣服,捶背等等是她小時候最開心的事,她覺得她長大了,可以分擔了,養父母也就不會那么累了。 在困難中站起 高血壓和風濕病使養父的身體每況愈下,念高中的孫玉晴一邊在家學習一邊照顧養父。養父癱瘓在床,養母身體不好。洗衣服,做飯,照顧養父,喂豬等等家務她都一一做好。高中三年,她悉心照顧養父養母,守護著溫暖無比的家。高三那年,養父病情加重,養父告訴她好好學習,要有出息。她終身難忘。養父離開了她們,多少次,她告訴自己不能流眼淚,再難,還有明天還有家人,可是最后一次孫玉晴泣不成聲。那一年,養父84歲,孫玉晴19歲。 孫玉晴以?茖W歷考入大學,她說:陽光依然,有家就有愛。于是定下目標:專升本、考研。三年里,教學樓,自習室,圖書館都有她奮斗的身影,最后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全日制本科學歷,期間一有時間她都會回家陪著養母。6年里,她在食堂賣過飯、洗過碗、擦過餐桌、倒過餐盤里的剩飯;做過銷售、服務員、翻譯、家教、兼職老師。一天做三個家教,在食堂打工一個月八十塊錢,她一干就是一年。2016年考入了西北工業大學。6年里,從?频奖究圃俚985碩士研究生。面對困難,她一直堅守著夢想。 在奮斗中感恩 本科畢業之際,養母已是76歲高齡,身體大不如前。她利用獎學金陪養母游了一次北京。她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機會去報答養母,她害怕來不及,來不及報答養母,來不及感恩母愛。為了更好地照顧養母,研究生開學之初,她就把養母接到學校和她一起上學。在她看來,養母在哪里,哪里就是家。千里迢迢,從湖北到陜西,孫玉晴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責任,什么叫感恩。就像一個有著研究生學歷的全職保姆,她一日三餐自己做飯,所有的家務一個人承擔。課程學習,為了賺取生活費的創業,助教,科研,學生工作,考證一件一件她都用心去做好。78歲的養母如今精神狀況一直不好,孫玉晴頂著身體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壓力不辭勞苦,一路向前。半夜起床照顧養母,半夜騎著自行車去找偷偷跑出去的養母…面對養母突發的各種狀況,她總是默默地承擔,一直不忘堅持,只想用盡全力盡一份孝心。她所經歷的事很難讓人想象一個女孩子竟有如此強大的內心。所謂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;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載物”,何為自強不息,何為厚德載物,孫玉晴給了我們答案。她說:新的學習歷程,她依然會照顧好養母;不忘初心,繼續前行,力爭學有所成,實現理想。 孝老愛親,二十余年不辭勞苦;由養父母撫養長大,她知責感恩,孝敬年邁養母。帶著78歲的養母上學。她無畏坎坷,仁孝為先。追逐夢想,八千里路一心進學;她進取向上,改寫命運之書,春秋幾許,堅持努力。孫玉晴身上體現出的知責感恩、孝老愛親、自強不息、勤奮上進、勇敢堅定的精神,是大西安城市精神的重要內容,是當代大學生和廣大青年的榜樣。 |